一份名單遞到了禮部,無非是製造火銃而受賞的人員,不過這種事,工部核查不到,禮部對此事又是無能為力,既然不能核實,郝風樓自然也不客氣,但凡是能添加進名冊的盡都添加進去。
營地那裏的人都是些苦哈哈,趁着這個機會給他們一個出身,卻也不錯。
只是郝風樓很快就見識到了朝廷的小氣,恩旨出來,看上去確實光鮮,火銃隊盡都是親軍力士編制,其他匠人則給了個良匠的名義,至於這良匠是什麼意思,郝風樓總是揣摩不明白,可是再一深思,差點沒把自己噎死。
好險,按照大明朝的規矩,你做工做得好就該編為匠戶,這就好像小明掃的一手好地,領導決定讓小明掃一輩子的地一樣,這些匠人大多都是逃戶,好不容易出了虎口,若是再編回匠戶去,多半所有匠人非要求死不可。
而禮部那邊似乎也深諳裏頭的由頭,沒有點破,索性就來了個含糊其辭,估摸着也是怕郝風樓去鬧,眼不見為淨,大家相安無事即好。
至於受益最大的自然是郝三了,郝三在名單之中,禮部敕了個監造,這監造是個不入流的小官,可是有了官身自是不同。火銃隊那邊升了五個百戶,至於總旗、小旗卻沒有點明,顯然五十個人手,五個百戶已是恩賜,若是再追加上去,禮部的大人們覺得對不起自己的俸祿。
不管如何,這是好事。
營地那邊洋溢着喜悅的氣氛,恰好東華門那兒的平安錢收了來,有了不少的盈餘,刀劍的買賣還算不錯。每月賣一百口寶刀,已讓這刀成為了奢侈品,有了銀子,郝風樓也不吝嗇,撥出三千兩分發下去。
萬事開頭難。匠人們如今動力十足,自然全力開工,總計分為兩撥,一批負責修建新的高爐、鍛造鋼鐵、木具、火銃、修建房屋,另一撥輪替着休息,休息的同時繼續對工藝進行改良。
改良自然不易。可是集思廣益,大家嘗到了其中滋味,慢慢的也有了經驗和心得,老匠們經驗豐富,年輕的總有奇思妙想,湊在一起偶爾會有爭議。可是鬧一鬧也就好了。
一切都按部就班,營地依舊大力招募人手,五軍都督府那邊有人親自取了一批火銃去,對這火銃讚不絕口,那奉命前來押運的武官眉開眼笑。
而此刻,營地這邊開始動用人力,組織人尋訪家眷。尋訪家眷是郝風樓此前的承諾。從前的時候條件有限,這只是一個畫餅,可如今既然正式得到了承認,那麼為了安撫人心,讓大家踏踏實實的呆在這裏,就必須得讓人安家落戶。
這裏的匠人和壯丁的來源主要是兩種,一種是逃戶,已和家人失散,想要找到他們的親眷,就必須聯絡地方官府。幫忙尋訪。其次就是造作局裏本身的匠人,他們的家人本就在南京,因為一家都是匠戶,所以編至各處做工,後者的家眷很快接了來。婦孺青壯六百餘人,至於其他的,則是郝風樓想辦法,托錦衣衛尋訪。
有錦衣衛出面,地方的官吏一般不敢不給些方便,只要有線索,遲早都會找到,大明朝的戶籍管理十分苛刻,所以一切都只是時間的問題。
一切水到渠成,所有人安心了,營地里的匠人和青壯們都知道,自己的少爺原來並非是一般人,在這裏有吃有睡,家人又可團聚,又沒有監工的鞭子,甚至還有工錢,便如一下子置身在了天堂,一顆顆心思也就安定下來。
為了安置人口就必須建房子,木匠和石匠都是現成的,因此修建房屋,甚至為火銃隊修建校場等設施,也成了頭等大事,郝三近來為此很是苦惱,可對他的那位大少爺來說,心思早已不在營地這裏了。
賜婚的旨意到了,鄭和親自拿着聖旨出現在了郝家。
郝家中門大開,府中命婦人等俱都來迎,鄭和宣讀旨意,口稱:茲聞靖國公之女陸妍、嫻熟大方、溫良敦厚、品貌出眾,朕躬聞之甚悅。今祿州侯子郝風樓,適婚娶之時,當擇賢女與配。值陸氏待宇閨中,為成佳人之美……一切禮儀,交由禮部與欽天監監正共同操辦,於良時永樂一年……良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3s 3.974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