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坦尼克號》進行首映禮之前,好事者就稱這部史上最大投資的影片的票房前景,將是「一場不亞於泰坦尼克號沉船本身的災難」。
即便在首映禮結束後,觀影人好評不斷,也沒有辦法讓媒體乃至旁觀者對這部電影未來的票房有多大的期待,畢竟,這是一部投資逾三億美金的電影,在這個電影製作投資基本上不過億的年代,《泰坦尼克號》的出現,不亞於一場核爆,不僅僅是荷里活,就連華爾街的分析人士,都在影片上映之前有過不少預言。
他們認為,假如這部耗資兩億美元的電影成功,那勢必便會把整個荷里活帶進「高投資、高風險」的龍潭虎穴。..
自2004年以後,過億美元的商業巨製,必將會成為荷里活主流,經費燃燒、特效大片層出不窮的年代,即將來臨。
李青很贊同這樣的預言。
在此之前,延續許久的荷里活明星制早已經漸露疲態,只有明星與G雙雙結合的產物,才會這把市場徹底激活。
但遺憾的是,雖然口碑漸漸好轉,但《泰坦尼克號》在美國上映的第一天,開畫票房僅為283萬美元。
新電影上映,第一天基本都是爆發期,而正常曲線也都是高開低走。
《泰坦尼克號》開畫僅僅283萬美元,看起來似乎不錯,但對比三億美金這樣的巨大投資費用而言,毫無疑問,這將是一部媲美當年《地底世界》的賠錢電影。
甚至將會更加的臭名昭著。
許多媒體人在第二天便紛紛撰寫文章,唱衰《泰坦尼克號》。
雖然亞洲方面的票房反饋似乎相當不錯,但驗證一部電影在商業上是否合格,自然還是要依靠美國這個第一大票倉。
而整個北美的票房趨勢,無疑是對《泰坦尼克號》極不友好的。
美國市場開畫不足三千萬的票房數字,也似乎註定了這是一部賠錢的電影。
在首日票房數字出爐後,儘管《泰坦尼克號》票房排在第二位置,比家庭喜劇片《捕鼠日記》僅僅只少了兩百萬的票房,但依然躲不過媒體們的口誅筆伐。
業內著名媒體《荷里活報道》第一時間聯繫了導演斯科特以及主演李青、艾瑪等人,頗有些幸災樂禍的詢問幾人對首日票房的看法。
斯科特不以為然,自信的說道:「才第一天而已,急什麼?我從不拍賠錢電影。」
艾瑪也公開表示:「我對這部電影非常有信心,或許等到節假日或周末的時間,這部電影的票房威力才會顯現出來,所以,等待吧!時間證明一切!」
李青則直接反問道:「要打賭嗎?」
《荷里活報道》的記者一愣,旋即反應過來,興奮道:「怎麼賭?」
「包場啦。」李青隨意道:「十次包場,如何?」
記者想都沒想就點頭答應了,這是他在致電來之前完全沒有想像過的事情——
這可是一個巨大的話題,與國際巨星李青對賭,試問哪個媒體有這樣的待遇?
當然,記者也知道,這是一個雙邊炒作。
《荷里活報道》為了銷量,而李青則為了《泰坦尼克號》的關注度,在這種契機下,雙方不言而喻的對這場賭約進行了確定。
如果《泰坦尼克號》票房撲街,李青不但自己要免費接受《荷里活報道》的專訪,也要讓泰勒跟上。
反之,《荷里活報道》就要付出十次包場的代價,大約相當於4萬美金。
李青與《荷里活報道》的賭約第一時間就傳播了出去,人們對於李青的自信充滿驚奇,畢竟,想要《泰坦尼克號》不撲街,那在以後的上映期間,每天都要保持2800萬美元的票房才行。
但是,這可能嗎?
不是因為愚人節開玩笑呢吧?
2004年,4月2日。
《泰坦尼克號》上映的第三天,無數聽聞了這次賭約的媒體人員迅速的來到電影院,想要看一看《泰坦尼克號》的售票情況。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5s 3.992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