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魚復附近的三重險,荊州方面軍的心理比是勛要坦然得多。
這是因為在去歲計劃分三道大舉伐蜀之前,荊州方面就對入蜀要隘進行過反覆的偵察,並且擬定了相應的作戰計劃。尤其荊、益相接,通過長江勾通商旅,無論水路還是陸路,對於地勢之險、軍行之難,早就有了明確的認知,自然也有了一定的應對之策。
反倒不象北線,對於漢中地區的蜀軍佈防,早有密探報至長安雖然未必全然準確,可也不會兩眼一抹黑乃可應勢用謀,但等拿下漢中,再想深入蜀地,戰爭迷霧便逐漸濃厚了起來。因此是勛才會慨嘆,原來蜀道之險要遠遠勝過從南山諸孔道進入漢中,也因此曹真攻打白水關捉襟見肘,若非是勛大施「妖法」,幾乎難以寸進。
話說在東線,司馬懿和魯肅幾乎是前後腳趕到的江陵,荊州刺史賈逵則早就把一應糧秣物資都準備好了,於是擇日誓師出征,以向魚復。大軍才到秭歸,司馬懿就寫信去勸說甘寧投降,許以厚爵,但被甘興霸一口給回絕了。
司馬仲達按查地勢,決定主力從江北挺進,以向魚復,使將軍張熹率四千軍沿江南以攻江關。他跟魯肅商量了,說:「我軍四倍於敵,即敵扼守險要,亦未為難破也。但恐遷延日久,大都督獨在漢中,孤懸難進矣。但期子敬水師建功。」
魯肅點頭說:「吾今已有定計也,仲達勿憂。」
於是親率水師大小舟船百餘艘,溯江而上,直向瞿塘。他事先已經找到了多名擅長在塘上行舟的老船公,作為嚮導,就理論上而言,可以有驚無險地穿越瞿塘峽,直入巴中。
當然啦,那是在前方無敵阻礙的前提下。甘寧也是水上出身,早就準備了數十艘戰船。橫列江上,以阻魏家水師,同時還派部將婁發率部埋伏在江北槽道附近,吩咐他:「賊若使軍在前。便以石木堵塞道路,勿使前也;若縴夫在前,乃可放箭射殺之。」
魯肅果然命荊州將蘇飛率軍在前,婁發按計殺出,伐木鑿石以斷槽道。蘇飛急忙奮勇衝上,來奪通路,雙方便於狹道上激戰起來。不時傳來驚呼和慘叫,傷亡士卒中只有三成是被敵軍刀劍弓矢所害,剩餘七成全都為失足墮入崖下,江水一卷,便即屍骨無存了。
前方殺作一團,後面的縴夫拖拉着大小船隻,到這兒就過不去啦,只得止步。可是倘若一直拖纖前行還則罷了。這一停頓下來,肩膀上的縴繩反倒顯得更加沉重,有幾名縴夫幾乎都要趴在地上,手足並用朝前匍匐了,可是江上船隻左右簸蕩,仍有被激浪捲走之虞而且縴繩越繃越緊,眼瞧着就要吃不住勁兒啦。
因為是拖纖前行,所以魯肅水師只能排成一字長蛇,只要有一組船纖繃斷,船隻打橫過來。整個隊列都會散亂,並且各船將相互碰撞,最終必然傾覆。魯肅一看情況不妙,當下下令:「放纖索。斷輪索!」
座艦高舉旗幟,左右搖擺,各船先後響應,時候不大,命令便即傳達到了每一條戰船上。隨即各船卡準時間,全都鬆開縴繩。但是說也奇怪,側風逆水之中,十數條樓船不但不被激流沖向下游,反倒猛然加速,竟然劈波斬浪,直向西方駛去。
婁發在岸上見到,當場就驚了:「便即搖槳,亦難敵瞿塘水勢,魏船何以去纖而反進乎?得無妖法耶?!」他是巴人,骨子裏也相當迷信,一發現不符合自己過往常識的現象,第一反應就是「妖法」。
既然攔阻不住魏船,那麼自己再跟這兒堵着縴夫也沒蛋用啦,婁發被迫勒兵後退,趕緊前往魚復去稟報甘寧。
魏人當然是不會用什麼妖法的,而且魏船上也沒有什麼蒸氣機、柴油機,究竟是如何無風自動,疾向上游猛衝的呢?其實此皆馬鈞馬德衡之功也。
還在去歲,當計劃荊州方面水陸並進,以向巴中的時候,魯肅便寫信給是勛,說我的水師縱橫江上,世無可敵,但有一點,要打巴蜀就必須逆水而上,從秭歸到魚復,很多江段只能拖纖前行,一旦遭到蜀賊騷擾,難以拖纖,即便如山巨艦趕不到戰場,那也無濟於事啊。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1s 3.943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