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光的提議,被德川秀忠等人一致壓下。
經歷過朝鮮之戰的他們,知道明軍有多利害。
旁的不說,當年李如松幾千人被他們幾萬人伏擊,都硬被對方突圍出去。
這樣的兵馬如果派來一萬,足以把整個日本擾亂。
而且據松前藩打探到的消息,這次大明和朝鮮的聯軍,就有寧遠伯國的艦隊存在。
只是李如松的後裔如今在專心對付建虜,沒有派陸上兵馬幫助韓藩。
但是如果他們主動進攻蝦夷地,韓王一定會邀請寧遠伯國的兵馬過來。
到時候明軍憤怒之下進犯本島,他們如何應對?
尤其是讓德川幕府的人憂心的是,當今天皇不老實。兩年前未同幕府商量,就授予數十位僧人穿紫衣。
這件事看着很小,卻顯示了天皇對幕府的不尊重,圖謀奪取權力。
德川幕府的應對,是制定僧侶之諸出世法度,把這些僧人的紫衣視為無效,讓天皇顏面盡失。
年輕氣盛的德川家光,甚至打算讓自己的乳母越位參拜天皇。只要天皇受不了這個屈辱,就得主動退位。
可以說,現在是幕府與天皇爭鬥的關鍵時期,他們並不想和大明開戰。以免大明被天皇拉攏,掀起倒幕之戰。
所以商量來商量去,幕府決定與大明談和為主,只要明軍不進犯本島,就答應大明的條件。
——
大明使臣姜曰廣,在出使朝鮮之後又主動出使日本。是因為他有所求,想走孔貞運的路線。
孔貞運憑藉出使草原的功績,從一個翰林院中層官員躍升成為侍郎,現在更實際管理理藩院。
姜曰廣和孔貞運是同科,而且也是靠出使成名,自然想成為下一個孔貞運。
但是讓他無奈的是,朝鮮君臣太軟弱,比林丹汗還要不堪。
林丹汗至少還有成為草原大汗的雄心,一直在和建虜過不去。
朝鮮君臣是連抵抗的決心都沒有,遇到建虜入侵就會逃避。
這樣的表現,顯然不被朝廷看重。朝廷對朝鮮最大的要求,就是為東江鎮提供後勤。
再加上朝鮮之前一直臣服大明,姜曰廣出使朝鮮的功勞,自然無法和孔貞運相提並論——
當初孔貞運可是說服了打算和順義王部開戰的林丹汗,讓草原避免了一場戰爭。更別說現在的林丹汗部,在向建虜主動出擊。
姜曰廣想立下這樣的功勞,自然要說服一個有實力的外藩,讓他們一同對付建虜。
在了解萬曆朝鮮之役的情況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認為這個國家,還有一點實力。
如果他能說服日本出兵,自然能立下大功績。
是以在抵達日本,向幕府通報大明的條件後。姜曰廣便和隨同人員搜集日本的情報,看看日本有沒有這個實力。
有關日本金銀價格的消息,就是他們搜集出來的、傳回大明的情報之一。
如今,姜曰廣又搜集到一條重要情報,讓他對日本當前的情況有了更深了解:
「紫衣事件,幕府和天皇對立,這是怎麼回事兒?」
「難道天皇還有權力?」
對於日本的政局,大明傳統上是把幕府首腦視作國王,甚至授予幕府將軍日本國王金印。
但是姜曰廣出使前,卻從皇帝那裏得知,日本除了被視作國王的幕府將軍外,還有個自稱天皇的名義首腦存在。
這個稱呼,大概是受唐高宗自封為天皇影響。自認為是「日出處天子」的他們,把漢朝開始冊封的倭奴國王,改稱為了天皇。
從日本和天皇這兩個稱呼,可以看出他們的野心——
這個國家一直在謀求和中原並立,取得相當的地位。
大明建立以來倭寇的侵擾,也讓民間對他們很不待見,甚至閭巷小民,互罵對方為倭。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9s 3.982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