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慶忌八年,即公元前506年初,因為吳國拒絕推翻新法,以齊國為主導的諸侯聯軍會盟於郯地。
原本只有齊、楚、宋、衛、魯、滕、薛、邾、莒、郯、曹、陳、頓、許十四國,但不知道是何緣故,原來以吳國為宗主國的蔡國、徐國和鍾吾國都紛紛加入到諸侯聯軍的麾下。
一時間,聯軍的兵馬已經多至十餘萬。
主力是齊國與楚國,餘下的宋、魯、衛三國各出兵一萬人,諸如曹、徐、許、頓等小國,則是只出兵三五千人。
吳國方面,為了對付來勢洶洶的諸侯聯軍,也在金陵集結五萬大軍。
金陵,霸上大營。
慶忌正在召集眾將議事,諸如治粟內史范蠡,御史大夫孫武,大司馬孫憑,將軍黑夫、熊子丹、胥門巢等人,都分立於左右兩側。
一張偌大的地圖,就放置在地面上。
「二三子,根據寡人得到的最新情報。諸侯聯軍號稱十七路,我吳國西面,有楚軍一路,北面,則是以齊人為首的十六路聯軍。」
慶忌的臉色頗為凝重,說道:「楚軍那邊不過兩三萬人,且無多少戰意,令駐防於潛邑、英氏一帶的伍子胥所部兵馬嚴防死守即可。」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一回的諸侯聯軍伐吳,是楚人在背後搞的陰謀。
吳楚世仇,兩國是死敵,但是依靠楚國一己之力,現在已經難以與吳國相抗衡。
因為經過這些年的大戰,楚國對吳國已經完全落於下風,連年征戰,窮兵黷武,偌大的楚國也是遭不住。
這一次之所以教唆齊侯聯合列國伐吳,也是本着削弱吳國,或者滅吳的打算。
楚國已經沒有多少的可戰之兵,所以這一回多半是做做樣子,隔岸觀火而已。
當然,如果吳國在面對諸侯聯軍進犯的時候大敗,想必楚人也不會放過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定會趁機增加兵力,一舉突破吳國的西面防線。
「我吳國北部,以齊人為首的十六國聯軍,大概有十五萬人,主力是齊軍,來勢洶洶,不容小覷。而我軍只有五萬人!」
「二三子,這一仗該怎麼打,還請諸位暢所欲言。」
聞言,眾將都紛紛低着頭,沉思起來。
治粟內史范蠡機智過人,首先起身道:「大王,臣以為必須禦敵於國門之外!即,搶先一步出兵,到淮泗一帶,或直接到徐地、鍾吾地,與聯軍展開大戰。」
「善。」
這是十分中肯的諫言,所以慶忌可以採納。
不論是淮泗一帶,還是徐地、鍾吾地,都不是吳國本土,在那裏開戰的話,能將對於吳國的傷害降到最低。
十六國聯軍,十五萬人馬,看起來人多勢眾,但不過是烏合之眾。
一旦戰局陷入僵持,最先崩潰的一方就是諸侯聯軍!
……
雲陽縣。
吳國的上大夫盜跖正在營寨當中操練兵馬,準備跟隨慶忌的大軍一起北上抗擊諸侯聯軍的入侵。
這時,盜跖就忽然接到奏報,說是府上有一個齊國來的商賈求見。
齊國的商賈?
盜跖的心中頗為疑惑。
他早年縱橫於齊魯之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之後更是跟吳國交易,得到一大批的武器盔甲,糧秣輜重之後,不斷擴充軍力,威名響徹天下!
但,歸根結底,盜跖只是一個大盜,國之大盜!
不論是中原諸侯,或者是那些商賈黎民,說到底是最厭惡盜跖的,為何會有人來見他?
遲疑之下,盜跖就跟着回到自己的府上。
只見一個蓄着山羊鬍子,相貌儒雅的中年男子站在那裏,笑吟吟的朝着盜跖躬身作揖道:「在下齊商田廣,見過展將軍!」
「田先生不必多禮,坐。」
「謝將軍!」
等到盜跖與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5s 3.995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