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詞字閣 www.cizige.com
一片遼闊的原野上,戰馬在縱橫奔馳,馬蹄刨起青草泥土,灰塵飛揚上天,幾百騎來往衝鋒,竟顯出了上千鐵騎的威勢。
李維鸞和劉興祚帶着軍官將領們站在高處,眺望着、觀摩着、議論着,臉上都顯出振奮之色。
建虜善騎射,既有很強的機動速度,又能衝鋒陷陣,一直是明軍難以匹敵的優勢。
「縱是不能與建虜騎兵對沖廝殺,這般嚴整的衝鋒隊列,追殺敗敵亦能擴大戰果。」李維鸞伸手指點着說道:「敵騎分散混亂,我軍整齊嚴密,高下立判。」
說着,他轉向劉興祚笑道:「不比不知道,廣鹿島的騎兵更高一籌,劉將軍訓練得好啊!」
劉興祚謙遜道:「是郭將軍的辦法好,如此巧思妙想,恐怕也只有他能琢磨得出來。」
對此,李維鸞倒是贊同。他也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的戰術打法,會拉近雙方的巨大差距。
在熱兵器逐漸普及,並佔據主導地位後,戰場上已經難以出現關、張之類的猛將。
再有武勇,一顆鉛彈也能結束生命。如果一顆不行,那就多來幾顆。在槍林彈雨中,除非運氣爆棚,否則,喪命的概率並不因為你能打而降低。
騎兵牆式衝鋒也是一樣的道理,面對一排衝來的騎兵,高舉在空中的雪亮馬刀,你就是能在馬上耍雜技,也難以穿越幾乎沒有縫隙的騎兵隊列。
說白了,在集體的力量面前,個人的武技和騎術,幾乎是沒有了用武之地。
再舉個形象點的例子,在長槍如林的戰陣面前,你就是武林高手,也沒有閃轉騰挪的空間,以及以一敵多的機會。選擇只有兩個,要麼退,要麼拼。
退就不用說了,拼呢,武林高手和一個或兩個最普通的士兵,從輕重和所花費的成本上,就完全不在一個級別。
建虜就是武林高手,自小就騎兵射箭,長大了征戰四方。無論是武技,還是經驗,都是幾年或十幾年的時間才苦練出來的。
而廣鹿島和旅順堡這些新訓練出來的騎兵,騎術不敢說精湛,武技也不敢說純熟犀利,訓練時間更是只有兩個月。
但組織紀律和集體作戰的威力,絕不是人數上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如果與建虜騎兵硬碰,牆式騎兵就有可能打出一比二,甚至是一比一的戰績。
沒錯,按郭大靖的理解,牆式騎兵衝鋒的實質就是拼人。
一兩個訓練幾個月的騎兵,能拼掉征戰經年的建虜老兵,甚至是精銳,從成本上講,就已經是勝利,更是建虜所無法承受的代價。
而且,這還是理論上的。
在面對一堵騎兵牆衝來、幾把馬刀同時砍來的時候,遲疑、猶豫,甚至是閃躲、退縮,都意味着非死即傷,從而改變最後的傷亡比。
埃及馬木留克騎兵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騎術精湛,驍勇善戰,但缺少嚴密的組織,最終敗在法軍之手。
戰後,拿破崙留下著名的論斷:「兩個馬木留克騎兵絕對能打贏三個法國騎兵,一百個法國騎兵能抗衡一百個馬木留克騎兵,三百個法國騎兵大都能戰勝三百個馬木留克騎兵,一千個法國騎兵總能打敗一千五百個馬木留克騎兵。」
用哲學的語言來表述的話,那就是「許多人協作,許多力量溶合成為一個總的、新的力量。這種力量和它的一個個力量的總和,有本質的差別。」
有些拗口,但還是很好理解。協作溶合的力量,要遠遠超過這些力量組成的簡單的相加之和。
也就是說,一百個組織嚴密、紀律嚴明的騎兵協同作戰,爆發的戰力要超過一百個散亂的騎兵。
道理簡單易懂,誰都知道,一千士兵組成的嚴整戰陣,兩千散兵也未必能攻擊取勝。
而李維鸞說的也很符合郭大靖的設想,他也不會用牆式騎兵與建虜騎兵大隊正面硬懟。
至少,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s 3.950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