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星辰知道自然循環反應技術是什麼,但是也知道這東西並不等同於反應堆,可能還需要用這種技術去改造現有的反應堆。
不過有了前面的變循環發動機技術的例子,許星辰就稍微帶着點期待點進去看了一下。
果然,這個自然循環反應堆技術,也附帶了一種潛艇用自然循環反應堆。
名字非常通俗:「新一代潛艇用自然循環一體化核反應堆」。
基本參數非常簡單:設計壽命40年,全壽命無需換料,電功率5萬千瓦,約等於6.8萬馬力。
作為一個潛艇用的自然循環反應堆,這個基本數據可以說是非常的離譜的。
作為對比,海狼級5.1萬馬力,弗吉尼亞4萬馬力,俄亥俄6萬馬力。
如果當初的cvn65企業號,用的這個潛艇反應堆,那麼四座就能推動它跑33節了,而不是要裝八座a2w了。
核動力航母,不是不能用潛艇反應堆,問題是反應堆功率多大,它準備裝幾個。
企業裝了八個3.5萬馬力的堆,總計28萬馬力的動力,可以讓她九萬噸的艦體跑到33節。
戴高樂裝了倆3.8萬馬力的堆,總計7.6萬馬力的動力,只能讓她四萬噸的艦體跑27節(27節是自稱,實際可能是25節)。
如果戴高樂按照原計劃,裝上四座反應堆,堆到15萬馬力的動力,一樣可以跑33節,還不用延長甲板了。
許星辰拿到這個反應堆就更離譜,只要裝四座,就能讓十萬噸航母跑32節。
而且這個標的直接是電功率,是完全一體化的反應堆,直接配綜合電力系統用的。
相對於實際推進需求,它明顯有些高的功率,應該也是通過綜電系統,給其他艦載設備預留的。
不過,許星辰有些在意的是,自己的裝備基本上都是賽里斯技術。
但是地球上的賽里斯會有這種離譜的東西嗎?
乍一看感覺完全不可能。
但是仔細想像其實不是沒有可能的。
在某種程度上講,賽里斯手裏的核電技術,目前是全球最為全面的。
這可能與很多人的一貫認知不同。
順便,其實大家經常提的落後三十年、五十年,這種說法是非常不準確的。
應該用落後半代、一代、兩代這種說法。
這兩者有區別嗎?
當然有,因為代際差距與時間沒有絕對直接對應關係。
對於追趕者而言,可能一種東西造出來之前,還落後別人幾十年呢,造出來之後直接超越了,就像類似055這種東西。
就算是這樣,那用三十年五十年來說明,不是更加直觀嗎?
實際上一點都不直觀,而且誤導性非常大。
很多人有種心理,某些項目上某些人比自己早發展多少年,那就肯定比自己領先多少年。
自己向前追趕了,對方肯定也在向前跑,不可能停下來等自己。
但是實際情況是,很多時候對方就是停下來等着你。
也許等的人本來不是你,而是某個曾經的對手,也許對方只是之前跑的累了,但現在的結果是它確實停下來了。
現實不是玩遊戲,沒有一個固定的科技樹,一個個明確的發展目標等者玩家去完成。
每一項科技的最前沿,都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樣,持續性的摸索投入可能血本無歸,從而給對手可趁之機。
所以,掌控着最新的技術的先驅者,如果可以躺着獲取暴利,那麼持續性的止步不前其實很正常。
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區域的社會環境,都沒有國內這麼的卷,所以也沒有國內這麼強的緊迫感。
現實中,工業上的有些東西,可能已經幾十年沒有變化了,很多地方現在用二十年前的機床,都不存在落伍的問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3s 4.044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