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與楚國高層在「許1」的會盟以一種非常友好的氣氛下結束了。
正式登上會盟台進行會盟時,呂武很有逼數地帶上了只有六歲的晉君姬彪。
這樣一來無論是用哪種解讀方式,作為人臣的呂武也就在禮節上沒有任何的逾越。
所以,哪怕是楚君熊招繼續禮遇呂武,一邊卻是對晉君姬彪愛理不睬,純粹是屬於楚君熊招自己的個人自由,只要呂武能夠在一些舉止行為上多多尊重晉君姬彪,僅從個人上沒有任何能夠抹黑呂武的地方。
當然,該抹黑的人還是會暗地裏進行抹黑,敢露頭死起來也絕對得了個白死。
「我必制楚,使之不復盛況!」晉君姬彪不知道是被誰教的,還是自己遭到蔑視感覺恥辱,回國的路上對呂武講了這麼一句。
當時呂武是下意識地掃視旁邊的公族,看不出公族裏面誰的神色有異,笑着對晉君姬彪說道:「君上有此鬥志,乃是我國幸事。」
不要覺得現在的貴族小小年紀就什麼都不懂,他們在學會說話之後就開始得到各種教育,六七歲就有自己基本的思想觀和價值觀了。
當然了,年紀小在一些事情上缺乏經驗,再來就是知識點上的開發度不成熟,看待事情肯定是會比較幼稚一些,再來就是很難藏得住心事。
他們肯定是一路向北,沒有徑直前往「虎牢」,選擇再一次來到鄭國都城「新鄭」的郊外。
在會盟期間,呂武並不是將精力完全撲在會盟上面,對於外部的關注比正常情況下更多。
這一次會盟,不算在路上的消耗,僅是從抵達「許1」這個會盟地點開始算起,足足耗費了兩個月的時間。
會盟階段的大多數時候,雙方就是窩在自己的營地,高層還能偶爾出去打打獵什麼的,八成以上的基層就真是無所事事,剩下的兩成基層則是需要干各種雜活。
進行會盟時,要說什麼最為麻煩,無非就是各種各樣的禮節而已。
晉國和楚國一致沒有給這一次會盟什麼定義,也就打從事實上根本沒有達成什麼協議,像是兩個霸主國的高層閒極無聊湊一塊搞高規格的自費旅遊活動。
關注外部狀況的呂武沒有收到什麼懷消息,楚國既沒有趁機收復沈國、頓國、蔡國或陳國的控制權,也沒有出兵攻打宋國。
至於楚國跟吳國還在進行的戰爭,只能算是第三次「蕪湖之戰」的延續。
另外一點,呂武跟楚君熊招道別時才知道一件事情,會盟期間有吳人潛入楚軍的營盤搞刺殺活動或破壞活動。
吳人的刺殺有沒有成功,又或者被逮住的過程怎麼樣,楚國那邊並沒有細說。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楚國的確沒必要對晉國多講什麼,再一次證明吳國遠比楚國更不講規矩和無所不用其極也就行了。
所以了,晉軍在往「新鄭」移動期間,一直陰魂不散的吳國使節團要湊上來,遭到了晉國這邊的驅逐。
這個是必要的一種態度。
進行會盟的是晉國和楚國,吳國跳出來搗亂等於同時得罪了兩個霸主國。
儘管晉國認為吳國還有利用價值,應該展現出來的態度不能缺,要不然吳國就該認為晉國這邊人傻、天真、好欺負了。
今年晉國絕對不會再搭理吳國,到了明年就要看看吳國到底識不識相了。
如果吳國君臣識相,晉國肯定會重新接納吳國,再對吳國進行一些必要的幫助。
但凡吳國不會做人或者道歉的代價不夠誠意,晉國作為霸主國的顏面沒那麼掉價,肯定不會直接跟吳國恢復邦交,頂多就是操控鄭國或宋國跟吳國進行交際。
列國對晉國和楚國在「許1」舉行會盟的關注度超乎想像,他們將這一次會盟視為關乎到未來「世界局勢」的走向。
最為關注和緊張的是鄭國和宋國。
鄭國現在將楚國得罪得夠嗆。他們除非願意付出足夠大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5s 3.987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