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熊效格真的覺得自己看不透操陽這個人。
也不知道這個20出頭的年輕人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
你說他愚蠢吧,但是博米這家公司在操陽的運作下還起死回生,頗有點當年熊效格本人的影子,現在博米兩款產品大爆,資本是很看好他的。
雖然博米現在的公司規模還比較小,可是熊效格憑藉自己多年的經驗判斷,這家公司的估值至少能值半個金山。
珠海金山的企業估值,至少在10個億以上,未來還會更多。
熊效格給博米的估值大概在5到6個億的樣子。
當然,具體的得真正詳細了解之後才能知道。
所以光是從操陽對博米的運作來看,這個年輕人是很被人看好的。
可你要說他聰明吧,企鵝那邊的投資又讓人很是摸不着頭腦,現在操陽都收購企鵝有半年的時間了,企鵝非但一點起色都沒有,反而有虧損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這也是一種必然。
qq用戶群體增長迅猛,從6月份的1000萬用戶一直飆升,經過病毒式的傳播方式,基本上已經擴展到了快4000萬用戶,而且這個規模還在繼續擴大。
日益增長的帶寬費用、服務器費用,還有運維……一系列的消耗,導致現在的企鵝虧損異常嚴重,差不多每個月要虧損近200萬的樣子。
未來的費用只會更高。
現在idg和李則凱都不願意繼續追投了,只有操陽這種頭鐵還在往裏面砸錢,用博米的盈利來給企鵝輸血。
連熊效格這種老牌的投資人,都覺得投資企鵝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
操陽不是傻還是什麼?
李則凱都想要拋售自己的股權,現在操陽倒好,他不退反進,居然還想要把idg這邊的持有比也買過來。
熊效格都覺得於心不忍,苦口婆心地勸他,「老弟,聽哥一句勸,放棄企鵝。我是真的為你好,企鵝這公司沒有前途的,何必浪費錢和時間呢?」
實際上,操陽也可以不通過購買idg的股權,而是用增資的方式來不斷稀釋他們的佔比。
打個比方,現在操陽和idg與盈科在企鵝的股權佔比是6:2:2
那麼假定操陽作為控制者,想要讓公司拿出10%的股權來進行增資,擬定為500萬,那麼操陽和idg就得按照6:2:2的比例拿出相應的500萬*60%,500萬*20%,500萬*20%的資金投入到其中,才能維持自己的原有佔比。
否則出資多的一方就會自動獲得更高的股權佔比。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公司員工股權越稀釋越少的原因,因為員工拿不出,或者不願意拿這些錢來維持自己原有的股權佔比。
同時這也是資本運作當中非常坑的一點,很多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後來在上市之後反而被趕出公司,實際上就是因為創始人不懂得資本運作,被大資產吃干抹淨。
比如欣浪的創始人王智冬,在2001年欣浪在美國上市的第二年,被趕出董事會,失去對欣浪的控制權;
2015年,辛苦創業23年,俏江南創始人張蘭被掃地出門;
2016年,萬科股權大戰,創始人王石早在1988年就放棄了個人股權,因此當寶能一舉成為最大股東,王石面臨出局萬科的窘境。
總的來說,股權稀釋,最好的局面是達到股東與企業的雙贏,但如果這個過程中,沒有把握好度,隨着不斷稀釋,創業者逐漸喪失了控制權,最終很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操陽如果運作得好,大概通過十幾輪的稀釋,能夠將idg和盈科掌握的企鵝股權稀釋到一個較低的水平。
可直接購買會更簡單直接一些,時間短而且夠徹底。
特別是對於企鵝這種未上市的公司來說,受到的市場和法律約束沒有那麼多。
等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34s 4.003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