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反駁魔性滄月關於崑崙是地球古稱的說法。
嗯,我反駁我自己,因為我最後要反駁關於知乎某些自詡考古工作者關於良渚的過分附和,所用到的斷章取義等手法。
而這種編排文字,忽悠讀者的手法,我經常使用,是以我先要反駁自己,把自己開過的腦洞,其較為主流官方的面貌,普及給大家。
不存在哪個一定是對的,哪個一定是錯的,很多關於上古歷史的解讀,只存在嚴謹與用心不軌的區別。
我的所有言論,都是開腦洞,僅用於小說中,本無可厚非,但既然我要反駁有些知識分子,我當然得先拿自己開刀。
以免有的人說,啊,人家起碼還是學術言論,是正經猜想。你這都是外星人,難道就對了?
當然不對,所以正經聊這個事,可以直接排除外星人。
小說是小說,學術是學術。我很多腦洞是免費番外,影響力不大,但崑崙是地球這個說法,我在小說里率先提及,所以先來反駁。
崑崙,當然不會是地球的名字,上古之人的世界觀非常簡單,整個大地,如棋盤,是四方形的。天穹如蓋,蓋在這個棋盤上。
這就是天圓地方。
有些人可能會奇怪,上圓下方,這麼蓋着邊緣不能完全彌合啊,四面不就有空白地區嗎?
是的,那些空白地區,就是海……東南西北正好四海。
所以這片大地,就叫『普天之下,四海之內』。
整個世界觀,是非常融洽,且簡單直接的。自古以來的『天下』、『海內』等說法,就是這麼來的。
當然,上古之人也不傻,隨着文明增長和擴張,他們很快發現,『海外』也有人,也有地區。
山海經,就分為了山經、海內經、海內外經、大荒經。
所以古人並不是完全迷信這個世界觀,只不過海內這種詞用習慣了,繼而哪怕『海外』這種詞,嚴重違背了『四海之內就是普天之下』這種世界觀,他們也無所謂,因為這已經是『文化』了。
就好像明明夏朝亡了,周朝各國還自稱『有夏』,將列國合稱『諸夏』,以區別夷狄。
總之在這種基礎上,天下就是天下,四海就是四海,崑崙二字跟『普天之下』這個概念不搭邊,繼而也就不會是什麼地球的名字,那是我純粹根據小說需要附會的。
那麼崑崙,到底是什麼呢?
自古以來,可不止現代人想知道這個問題,無數文人都曾尋找崑崙,各有各的猜想,歷朝歷代合起來多達十幾種!
漢朝時漢武帝欽定了西域的一片山脈,也就是現在的崑崙山脈,但漢武帝自己都知道不是……可以說幾千年下來,一直沒有一個準確答案。
最早提及崑崙的文獻記載,只有兩個,是《山海經》和《尚書》,這都是先秦文獻。
充其量,再加個很權威的《史記》。
以這三者為對崑崙原貌的描述,再之後的『崑崙』,比如什麼新唐書,那都別提了,越來越複雜,細節飽滿,傳說色彩濃厚,多為附會之言,可信度低。
山海經怎麼寫崑崙的,我想大家都知道,多是崑崙之丘、崑崙之虛的說法。是地名加丘、虛、山。
崑崙丘應該是指某地的一棟特殊建築、重要場所或奇觀。
這個觀點,我始終持有,我反駁自己的,只是『崑崙』二字的意思。
主流方面,想研究崑崙丘到底是什麼,追根溯源,還得是《山海經》。
我國的歷史學家顧頡剛,就是這樣的觀點,他認為『崑崙在中國眾多古書中,以《山海經》為最先記載』。
山海經里的崑崙,就是最原始清晰的面貌,越往後,憑空想像捏造的記載就越多。
所以我這裏再貼一段原文,方面你們在我後面解讀下對照。
「海內崑崙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5s 3.989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