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范寧此刻才終於明白。一筆閣 m.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為什麼這個世界的人想破腦袋也研究不出什麼名堂,只覺得是很好聽的音樂素材。
包括安東教授,也包括自己穿越前的原主。
就像流行歌曲,只有自己聽過很多遍的曲子,才能做到哪怕不聽旋律,只要前奏響起幾個和弦,就能立馬反應過來是它。
他們之前的研究方法,的確只是把它們視作音樂素材,部分地截取、拆解、拼接組合,以助力自己的創作。
但如教授日記中所言,這些音列其中又夾雜着另一部分「神秘和弦」,色彩效果可能就有些詭異了。
他還記得老師之前的忠告:
「這種神秘和弦絕不能隨便演奏,要想大概試試它的聽感,也要大量混合着其他的素材,或不踩延音踏板,防止聲響在一起共鳴。」
比如,范寧讀出其中一組:c,升f,b,高八度的e,高八度的a,更高八度的d…
這和弦中的音,多成純四度、增四度等方式高疊,完全不同於常規和弦的三度構造方式。
范寧大概能想像一下其音響效果:色彩清冷、空泛,帶着一絲詭異。
即使是沒聽過這些古典音樂作品安東教授,也能發現它們的突兀之處,只是想不明白為何如此,因此苦苦研究。
而對於范寧,這就更加干擾不到他了。
他閉上眼,後腦勺靠壁,陷入思考。
「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蕭邦《黑鍵練習曲》?…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
范寧腦海里反覆揣摩這11首作品名,以及聽覺的記憶,但始終沒找到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噠噠噠...噠噠噠...」馬車聲音持續響起。
再次睜眼時,范寧看着密密麻麻的音符,終於抓住了一絲什麼!
這11張音列殘卷,都是以最簡單的調記載的,即鋼琴上全為白鍵的c大調或a小調。
但是背後隱藏的11首作品,調性肯定是各有不同的!
相當於它們被記載成音列殘卷時,統一移到了最簡單的調上!
類似於唱ktv時,原歌曲被升key,或降key了,全部變成了同一個key。
為什麼?
故意抹去它們之間調性的差異?
調性…
范寧目光閃動,從內兜掏出小筆記本,擰開鋼筆帽。
他重新寫了一遍。
第一張:貝多芬《第十七號鋼琴奏鳴曲「暴風雨」》,d小調。
第二張:貝多芬《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黎明》,c大調。
第三張:巴赫《哥德堡變奏曲》,g大調。
第四張:舒伯特《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降b大調。
第五張:莫扎特《單簧管協奏曲》,a大調
第六張: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b小調
第七張:肖斯塔科維奇《第九交響曲》,降e大調
第八張:蕭邦《黑鍵練習曲》,降g大調
第九張:門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e小調
第十張: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f小調
第十一張:蕭邦《降a大調波蘭舞曲》,降a大調
「我懂了。」
世界上一共只有12種音名,就是鋼琴的七個白鍵和五個黑鍵。
11部作品所對應的調性,佔據了11種。
唯一缺的是——
升c!就是升半音的do!
缺了,升c?
所以呢?
「東梅克倫區倫萬大道到了,先生。」馬車夫的聲音打斷了范寧的思緒。
「哧啦,哧啦,哧啦…」范寧把這張紙撕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5s 3.969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