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為性格相投,孫策和郭嘉有着超越其他人的默契,但這次卻沒得到響應,多少有些意外,稍微一想,卻釋然了。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漢代儒學大興,讀書人不管是哪門哪派,儒家學問都是要接觸的,《論語》《孝經》是入門科目,再深入一層就要讀經,《春秋》在漢代社會有着後人難以想像的影響力,哪怕是沒讀過《春秋》的人也難脫其倫理規則的限制。
但儒家學問的根基在人倫,由父子而君臣,父子在先,君臣在後。孔子建立儒家的時候還是春秋時期,那時候雖然有天下共主周王,卻和後世的皇帝有着本質的區別。所謂君之君非我之君,臣之臣非我之臣,君臣關係相對比較鬆散,合則為君臣,不合則為寇雦,只要程序正義,沒人會有什麼意見。父子則不同,這是與天俱來的血緣關係,無法更改,優先於君臣關係。所以伍子胥復仇,世人譴責他的只是掘墓鞭屍,而不是引吳伐楚,原因很簡單,楚平王有錯在先,伍子胥為父兄報仇,天經地義。
漢代秉承遺風,認為父子先於君臣,孝在前,忠在後,雖然出於現實利益,君權已經穩固,但至少在道義上,父子關係還是優先於君臣關係。後來曹丕問群臣,君父各有重病,只有一丸救命藥,是該救君還是該救父時,邴原毫不猶豫地直言救父,曹丕也只能表示認可。
這個故事如何解讀,說法不同,但是公認的道德層面,父子先於君臣是沒什麼疑問的,所以郭嘉才會答得這麼直接,而沒有把孫策的話當成笑話。事實上,這件事也不能當笑話,不管你私下裏如何認為,在公眾面前,你還得尊重民意。
孫策原本也沒什麼君主意識,充其量就覺得自己是個小老闆、包工頭,也沒指望別人為忠而棄孝,對郭嘉的態度不僅沒有反感,反而覺得可貴。
「奉孝所言甚是,是我一時失言了。」
郭嘉顏色緩和了些,卻還是提醒道:「將軍位高權重,一言一行,萬眾矚目,還是應該謹慎些。」
孫策笑了一聲。是啊,一不小心,自己也是萬眾矚目了。只是他有些不習慣,這樣的話由張紘來說很正常,由郭嘉嘴裏說出來卻多少有些意外。看來這件事真的不容小視,否則郭嘉不會這麼嚴肅。
孫策自我反省的時候,關家父子已經哭成一團。關毅悲傷過度,未老先衰,視力不好,湊在關羽臉上看了又看,喜道:「長生兒,聽說你做將軍了?為父甚是喜歡,已經在祖塋前上香,稟告先祖,告訴他們你為關家爭光了。」
關羽洪亮的哭聲頓時停住,心虛地看着關毅。「父親,你……聽誰說的?」
「孫將軍,那個很年輕的孫將軍。」關毅很欣慰,拍着關羽的肩膀。「他那麼年輕,又不讀書,都能做將軍,我兒長生如此雄壯,又通曉《春秋》,自然也做得。」
關羽登時鬧了個大紅臉,好在他本來臉就紅,不注意也看不出來。他轉頭看了一眼孫策,這才發現劉備被他扔在地上,疼得臉都變色了,孫策卻笑盈盈地站在一旁看熱鬧,心裏惱怒,扶着關毅走到劉備面前,隆重介紹。聽說是關羽的父親,劉備連忙行禮。
關毅湊到劉備面前看了又看,又道:「足下既是我兒長生之君,敢問身居何職?長生既是將軍,足下定是更大的將軍了。」
「啊?啊,啊。」劉備哭笑不得。他現在別說是將軍了,連伍長都不是,就是普通一卒。
關羽咬着牙,走到孫策面前,拱拱手,咬着牙,切着齒。「多謝將軍。」
孫策坦然接受。「雲長,人常言三十而立,你也該成家立業了。令尊一把年紀,你就算不能讓他看到你光宗耀祖,也不能讓他白髮人送黑髮人,看着關家絕後吧。以後交戰小心些,莫逞匹夫之勇,說不定哪天真能統萬人,做一軍之將。」
關羽吸了一口氣,又緩緩的吐出來,顏色不知不覺的多了幾分恭敬。他身如折磬,行了一個大禮。
「多謝將軍。」
看着關羽彎着腰,緩緩退出幾步才轉身離去,神態難得的溫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s 3.958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