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吳軍撤去,城內守軍一片歡騰,奔走相告,如逢大赦。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吳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赫赫威名給他們帶來了太大的壓力,雖然堅城在手,卻沒多少人相信他們可以守住邘城,眼看着吳軍的巨型拋石機、複式望樓步步逼近,他們心中的絕望也與日俱增,忽然看到吳軍撤退,頓時陷入無以名狀的狂喜。
逢紀、司馬懿等人聽到消息,也不敢相信,匆匆趕到城上。看到裝載着巨型拋石機的樓船駛離,高大的望樓被付之一炬,烈火熊熊,黑煙滾滾,這才長出一口氣。
不管以後怎麼說,至少眼前是太平了。
逢紀轉身看着司馬懿,慶幸不已。「仲達,我們小勝一局,你是有功之人。」
司馬懿謙虛道:「是逢相指揮若定,懿只是盡力而已。」他想了想,又道:「逢相,吳軍雖然撤走,未受重創,實力猶在,隨時可能去而復返,屆時只怕攻勢更猛。逢相當有所準備才好。」
逢紀撫須而笑。「仲達沉穩,勝而不驕,難怪楊季才對你讚賞有加。英雄出少年,仲達,我年過半百,精神日衰,怕是支撐不了幾年了。你正當少年,又有如此天資,當善加珍惜。」
司馬懿也有些感動。逢紀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的,隱隱有托以後事之意。其實他也清楚,中山國已經亡了,阿斗只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孩子,毛嬙也只是個見識有限的女人,又沒有宗族歡欣支持,只能是個傀儡,生死都掌握在逢紀、審英等冀州人的手中。逢紀年紀大了,又是青州人,既要和吳軍作戰,又要和冀州人、并州人爭權,精力分散,想找支持者和繼承者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他沒想到逢紀會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逢相謬讚,愧不敢當。」
逢紀擺擺手,示意司馬懿不要謙虛。「仲達,你說說,吳軍撤去,我們該如何應對?」
見逢紀坦誠,司馬懿也沒客氣。吳軍只是暫時解了邘城之圍,並沒有撤出河內,遲早會再來。眼下已經是七月末,很快就是秋收,而他們卻無法收取莊稼,只能向并州求援,趁這個難得的機會補充糧食和武器,準備再戰。
逢紀覺得有理。但凡有點見識,都明白邘城得失的意義,如今他們已經證明了他們可以守住邘城,相信王蓋等人不會吝惜錢糧、物資,坐視邘城失守。為了節省時間,他決定任命司馬懿為偏將軍,全面負責邘城防務,自己親自趕去上黨,和王蓋面商。以後他也不會再回邘城,將留在上黨,主持全局,邘城就交給司馬懿了。
司馬懿欣然從命。
事不宜遲,逢紀當天就離開了邘城。司馬懿接管了邘城後,迅速召開諸將議事,重整城防。他對諸將說,這次勝利固然振奮士氣,但有偶然因素,孫尚香不僅是個女子,還很年輕,剛剛十四五歲,指揮大戰的經驗有限。有了這次的經驗,吳軍下一次圍城時,攻擊會更加猛烈,如果不做好準備,守住邘城的可能性極小。可若是能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加固城防,守住邘城,功勞也是可想而知的。
諸將被司馬懿說得熱血,轟然應喏。
很快,孫尚香與軍師處發生衝突,被迫閉門自省的消息傳到邘城,諸將欣喜之餘,又意識到司馬懿分析的有理。孫尚香攻城不克,孫策很可能會調整統兵大將,或許是孫尚香的軍師陸遜直接統兵,或是另即派大將,不管是誰,接下來的戰鬥都會更加艱苦,容不得一絲疏忽。他們在司馬懿的指揮下,夜以繼日的加固城防,訓練士卒,準備再戰。
陸遜收到消息,也在苦思破城之計。他找了一個地形與邘城相近的地點進行練兵,揣摩攻擊戰術,並催迫莫擇等人加緊研製攻城軍械,想方設法的克服地形不利。
雙方在相隔僅十餘里的地方虎視眈眈,磨刀霍霍。
——
七月下,呂小環趕到孟津大營。
得知孫尚香要率精銳出擊,吳王欽點她出戰,呂小環樂開了花。河東一戰,她小試牛刀,根本沒打過癮,不肯跟着張遼撤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6s 3.943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