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的時候,李世民當着滿朝文武的面,公開了昨夜發生的政變經過,百官疑惑、猜忌的眼神兒,立即變成了震驚與慶幸。
李世民所主瓣過程雖是輕描淡寫,並不兇險。但他公開說明了此事,尤其是在今天朝會時,一切已然塵埃落定,所以與其名望並沒有多大損耗,反而愈加顯示出了這位皇帝的英明神武。只是,一連兩個親生兒子都造他的反,等人冷靜下來後,背後難免會惹人非議。但李世民也顧不及這許多了,他知道,昨夜的動靜於天下人,是瞞不了多久的。於廟堂諸公,更是連一天都瞞不了,與其叫
人胡亂猜測着,還不如官方自己公佈,也免得謠言愈傳愈離譜。
李世民當堂指定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特進蕭瑀、兵部尚書李世績,會同大理、中書、門下組成特別法庭處理東宮謀反案。
在探明皇帝心意之下,又且罪證確鑿,是在這些人謀反之日當場抓獲。有許多的人證、物證,比如他們調兵的令符,太子身上的龍袍,這案子只是走個流程罷了。
第二日,結果就出來了。侯君集、趙節、杜荷、李安儼,甚至漢王李元昌,盡皆判了死刑。漢王李元昌,乃李淵第七子,精筆意,善行書,又善畫馬,乃書法大家,丹青國手,如果他不是參與謀反,當可在文壇上留下不朽的名聲。只可惜,他對權力的熱愛,遠遠大於對藝術的熱愛,走上了一條
自我毀滅之路。
李安儼原本就是秦王府的屬臣,後來也曾為李世民出生入死,屢立戰功,所以李世民對他甚是信賴,把他安排為右屯衛中郎將,守衛皇宮的門戶,實未想到他竟參與叛亂。
這是李世民最不能理解的地方,最後也只能歸之為人心不足了。
長孫無忌向李世民匯報抄沒李安儼家情形,道:「遵聖諭,法外開恩,李安儼家人不予處斬,盡數流放嶺南。唯其老父,今年已九十二歲,太過年邁了,陛下以為……」
李世民點點頭,或許是感受到了為父者相同的那種心態,面上露出戚然之色,道:「老人家年邁,幾近於人瑞了。就不要跋涉嶺南受苦了。由朝廷出錢,買幾個奴婢去侍候他,讓他安享晚年。」
長孫無忌忙欠身道:「喏!另外,趙節後父楊師道,為假子趙節求情,懇請陛下網開一面,放過趙節。畢竟……他的母親是長廣公主啊……」
李世民的臉色沉了下來:「趙節是皇親國戚,受朝廷奉養,不知感恩,反生叛逆之心,如何容得下他?楊師道說情,必是長廣公主慫恿,身為朝廷大臣,卻受婦人盅惑,豈有此理!」
李世民在殿上來回踱了兩圈,霍然止步:「朕命楊師道參與審理叛逆,他身為主審官之一,居然為叛逆求情,不可饒恕。下旨,罷楊師道中書令,貶為吏部尚書!」長孫無忌連忙欠身稱是,心中已暗暗盤算,中書令出缺,最好是能把自己的政治盟友捧上去。中書令這個職務,已經不是他的小弟所能勝任的職務了,有資格坐上這個位子的,也不可能做他的小弟,只能
是盟友。
李魚站在御案一側,心中暗贊:「有一套!對李安儼的老父親,如此優容,而對自己的侄子,卻是如此的嚴厲。這才是君王的做派。」
對面就站着長孫無忌,且還瞟過他幾眼,但李魚已經不怕了。李魚胸脯兒挺得高高的,目不斜視。
他知道,他已經安全了。只要他還在屯衛這個位置上,就是百分之一萬的安全,長孫無忌絕不會再打他的主意。
屯衛是天子最後的屏障,守御玄武門的力量。而他此刻更是屯衛中的屯衛,親軍中的親軍。你一個掌握着南衙禁軍的宰相,老對朕身邊一個屯衛將領搞小動作,你想幹什麼?在兩個皇子造反之後,在屯衛右衛中郎將李安儼也參與謀反之後,皇帝的戒心也是空前的,長孫無忌心胸雖然狹隘了一些,卻毫無疑問乃是一代名臣,才智謀略都是上上之選,這樣的一個人,分得清利弊
得失。自己就算得罪他更狠一些,他也絕不會再動自己的主意。
李世民發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2s 3.941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