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和幾個折凳。
q17不解的眨了眨眼睛,看向艾麗莎:「我們……要做什麼?」
艾麗莎聞言回過頭,兩手抄起,「唔,你們還不大了解ai創造過程是吧,好吧,我來解釋一下。」
艾麗莎走到手術台旁邊,拿起一旁的金屬桌上一個咖啡杯,聞了聞裏面的液體一聳肩膀喝了一口。然後從旁邊拉過一張折凳坐下。
「人工智能(a
tificial_intelligence),簡稱ai,是人類早在二十世紀早期提出的一種理論,旨在用人工的方法創造出具有人類思維的電子機械。
人工智能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技藝高超的工匠可以製作人造人,並為其賦予智能或意識。現代意義上的ai始於古典哲學家用機械符號處理的觀點解釋人類思考過程的嘗試。20世紀40年代基於抽象數學推理的可編程數字計算機的發明使一批科學家開始嚴肅地探討構造一個電子大腦的可能性。
1956年,在達特茅斯學院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正式確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領域。不少與會者相信經過一代人的努力,與人類具有同等智能水平的機器將會出現。同時,上千萬美元被投入到ai研究中,以期實現這一目標。
最終研究人員發現自己大大低估了這一工程的難度。因為缺乏明確的目標和鑑定標準,加上技術性難題,ai研究的進度遲緩,雖然很多技術性的難題一再被破解並成功應用在商業產品上。但與第一代ai研究人員的樂觀估計不同,與人類具有同等智能水平的機器直到二十二世紀末期仍未出現。在這段時間內誕生的沒有自主意識,沒有自主思考機能,僅能有限的進行自動化操作的電腦程序被稱為第一世代ai。
一直到2212年,月球殖民地的赫淮斯托斯研究所提出了一個想法,從人腦的思維迴路中,反推出思維矩陣模型,創造出具有思維能力的ai。這一構想奠定了第二世代ai的技術基礎。經過將近一個世紀的研究(由於戰爭造成的停滯和加速等原因),首台第二世代ai在2342年才完成了製造。
第二世代的製造方法與以往截然不同,需要先往人的大腦神經網絡中輸入電流,得到一個神經信號電流的傳遞路線,然後再用納米超導材料把這個傳遞路線複製下來,而得到的線路就是這個人大腦的思維矩陣了。這種科技會毀壞被當作複製模板的人腦,所以一般只能挑選一個已經死去的、生前願意死後做人工智能原型模板的人,然後使用他的大腦創造人工智能的程序模型。
第二世代人工智能第一次達到了人類所期望的標準,擁有自我意識和完全自發的獨立行為。不過他們還稱不上完美,因為是來自人類思維模板,他們也帶上了人類思想的遲滯性,甚至包括害怕,煩躁等等負面情緒,這讓創造者大失所望,因為他們的實用性僅僅體現在對電腦程序的控制,而那些危險的無人工作、膩煩的重複工作則做不來。
隨着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精尖納米技術和材料技術的發展,第三世代ai最終在二十七世紀末期投產。很無奈的,人類最尖端技術的發展再次不得不仰賴模仿自然。第三世代ai的製造同樣是模擬自人類,不過再是使用複製思維迴路的方法,而是模仿人類獲得自我意識的方法——人生經歷和教育,如果用一個詞彙來形容第三代人工智能的創造的話,就是『養成』。
這正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艾麗莎呷了一口咖啡,「幹嘛嘴張那麼大,沒聽懂麼?」
q17急忙將嘴合攏:「那,確切的來說,我們應該做什麼?」
「第三代ai的製造涉及四個階段,混沌,覺醒,幼體,成體。前兩個階段由我和張虎完成,我們讓小強用重力熔煉爐製造了第一批光腦的基準模板,大概兩百多個,不過全部失敗了,沒有形成早期程序循環,第二批我們做了三千多個,形成早期循環,也就是進入第一階段只有14個,這點數量不夠,所以我們做了第三批,五千個,形成早期循環的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1s 3.943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