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你再看這谷穗,密密麻麻的,是不是要比國內的水稻穀穗多出一些?」
司馬詮說:「頂多也就多出個十幾顆而已,看不出什麼差距啊。」
李睿說:「一兩穗確實看不出什麼差距,但如果是一畝呢?如果是十畝、一百畝、一干畝、一萬畝甚至一億畝呢?一億畝水稻,每穗多出十幾顆穀粒,這產量得增加多少了?」
司馬詮頓時驚得目瞪口呆:「這」
李睿說:「最重要的是,它從播種到成熟,只需要三個月,而國內的水稻往往需要六七個月,也就是說國內的水稻一年只能種一季,而它一年可以種兩季!」
司馬詮再一次給驚住了:「那那豈不是說每年用同樣的土地可以多種出一倍的糧食?」
李睿說:「一倍不止。」
司馬詮整個人都是懵的:「這麼神奇的稻種,為何朕從來沒聽人說過?若早知道交趾有這麼好的稻種,武帝早就派人去取了啊!」
李睿說:「可能是這稻種在交趾種的人也不多,沒什麼名氣,所以連武帝也不知道吧?」
在中國水稻發展史上,占城稻的引入是絕對值得大書特書的。在它進入中國之前,中國南方跟北方一樣,都是一年一熟,「湖廣熟,天下足」那是沒影的事情;而當它進入中國之後,南方一年兩熟區迅速擴大,產量成倍提升,很快便在糧食產量上壓倒了北方。以前北方擁有大量產糧區,經濟、農業中心一直都在北方,但是隨着華北平原、關中平原日益貧瘠,到了明清時期反而需要從南方運糧來供養北方一些大城市了,因為北方的糧食產量滿足不了那些大城市那巨大的需求。
對了,真正讓明清人口高速增長的也正是北方兩年三熟制和南方一年兩熟制的普遍推行和堆肥技術的日益發達,而不是什麼美洲作物。當時美洲作物的產量其實很低,玉米畝產不足百斤,紅薯、土豆畝產量近干斤,但那玩意兒百分之七十幾是水份,折回糧食,產量比種水稻還低得多,再加上種植面積有限,幾乎沒有對中國人口增長產生任何影響。明清人口能增得這麼猛,占城稻是立了大功的,沒有它,南方的一年兩熟制就不可能成為現實,就當時水稻的產量,一年一熟之下,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支撐中國人口突破兩億大關,更別提飆到三四億去了。
可是,為什麼這麼優秀的稻種,為什麼一直默默無聞,直到宋代才傳入中國?難道秦漢隋唐都沒聽說過它嗎?
當然不可能,秦漢隋唐處處都透着融合和豪放,不像明清那麼閉塞,以這些朝代的皇帝對農業的重視,知道有這樣的好東西,哪怕是搶都要將它搶到手啊!而在這漫長的一干多年時間裏,中南半島一直有相當一部分疆域控制在中原王朝的手中,真有這樣的好東西,他們不會不知道的。
唯一的解釋就是,這種稻種雖然早就出現了,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大面積推廣種植,只在小範圍內得到推廣,直到宋代才大面積推廣,也因此進入了中原王朝的視線,被引入中國,迅速推廣開來。
看着這些稻種,李睿很是開心,下令重賞了這位使者。
送走了使者,司馬詮興奮地對李睿說:「大司農,趕緊召集諸位臣工商議如何將這種神奇的水稻播種下去吧!朕等不及要目睹一年收穫兩季水稻的奇蹟了!」
李睿笑笑,問:「陛下可知一畝水稻需要多少稻種?」
司馬詮說:「三到五斤吧?」
李睿說:「最保險就是五斤。使者從交趾買回一萬斛稻種,那就是六十萬斤,每畝田用五斤,那就是十二萬畝。老百姓可從來沒有跟這種稻種打過交稻,萬一管理不善,水稻失收,你知道會是什麼後果嗎?」
司馬詮問:「什麼後果?」
李睿說:「至少一個縣的老百姓會因此而餓死!」
司馬詮嚇得臉都白了:「這麼危險嗎?那大司農你為何還要花重金買這麼多回來?」
李睿說:「這就是我要教給陛下的第一個道理:機遇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2s 3.958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