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給本帥聽聽。」毛文龍笑着鼓勵道:「本帥沒事兒,也能幫你琢磨琢磨。」
郭大靖點了點頭,說道:「此戰過後,部隊在秀岩地區暫時不動,或是趁建虜遭到重創,逐漸把戰線向北推進。遼南是鞍山驛,遼東是連山關,再加上水師由渾河由東抄襲,對遼沉形成三面夾擊之勢……」
將建虜逐出遼沉,和聚殲於遼沉,當然是兩個概念,兩個迥然不同的結果。
一個是表面上的勝利,還有後續的戰鬥;另一個則是一勞永逸,徹底使建虜喪失再在遼東搞事的力量。
即便第二個方案不能完全達到目的,郭大靖也希望能把建虜打殘,而不是只在表面上光復遼東。
所以,遼陽固然是雙方的決戰之地。可在決戰之前,是否能多消耗建虜的實力?或是使部隊運動到位,具備包抄其退路的條件?
這可能需要更多的兵力,也可能要多耗費些時間,但磨刀不誤砍柴功。郭大靖認為一旦成功,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遼滅虜。
「不急於進攻遼陽,給建虜一種假象,不急於撤退或放棄,等待我軍運動到位,再發動勐攻和穿插包抄……」
郭大靖指點着沙盤,做了最後的總結,「水陸在東西兩面包抄,至少也要消滅遼陽的建虜主力。」
遼陽的建虜如果要撤退,一是向北退向沉陽,另外的退路則是向東經本溪,退回建州衛。
水師抄襲,能夠在遼沉之間形成阻擊;如果再掐斷建虜的東退之路,那建虜就成了瓮中之鱉。
毛文龍連連頜首,緩緩說道:「如果是這樣的佈置,倒也不比原計劃增加多少的兵力。嗯,暫時作為一個計劃,先在書面上進行完善。」
與水師夾在遼陽沉陽之間,要抵擋兩個方向的建虜不同,建州衛的敵人很少,阻擊部隊只要專力對付退出遼陽的建虜,自然也就不需要太多的人馬。
在郭大靖的初步估算中,有兩萬人馬是最保險的。一萬兵力的話,就不是很把握。
這比原計劃的總攻人馬,要多出萬八千,象毛文龍所說,還真是不算多。
如果寧遠的遼鎮人馬能夠抽調過來,不用另外招兵,也達到了三面圍攻遼沉的要求。
何可綱稍微有些尷尬,但臉上沒表現出來,更沒胡亂說話。他倒是已經給祖大壽去了書信,可到現在,還沒有回音。
真的看不清形勢嗎,拼命想掌握力量,最後恐怕會一無所有,得到更慘的結果呀!
何可綱心中暗自嘆惜,卻又萬般無奈。
從感情上,何可綱當然希望原來的袍澤能有個好的歸宿。但現在已經由不得他,關鍵還取決於東江鎮的態度,以及祖大壽的轉變。
應該只在這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決定遼鎮官兵的命運。
何可綱知道郭大靖已經定下了期限,春耕前遼鎮必須做出選擇。否則,就再沒有機會了。
希望此次大戰勝利後,能讓祖大壽醒悟過來。
郭大靖與毛文龍的談話,讓何可綱甩開思緒,又專心地聽了起來。
東江軍的一號二號人物,正在說着軍隊擴充的事情。是在春耕後,還是年後就開始,並沒有定論。
「過完年,就加強民兵的訓練,使他們能夠達到隨時補充進軍隊的標準。」郭大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至於擴編,還是在春耕後再開始比較合適。」
不管平遼是不是能夠提前,在糧食上卻一定不能有短缺的危機。移民的湧入,社會的穩定,決戰所需要的糧草物資,都要以本地產出的為主。
從外採購糧食物資,也不會中斷,數量甚至還會有所增加。一是使軍民的食物多樣化,其次也需要囤積備荒。
國內災害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糧食的價格也會不斷攀升,這是郭大靖早就做出的判斷。
而且,他已經打通了從海外購糧的渠道,並盡力保持,雖然現在每年的數量還不是很多。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4s 3.985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