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地區就貢獻了超過6億。
……
可惡!
曹陽感受到了這個世界滿滿的惡意和不公。
老子是個中國人,中國人做的電影排片就要受到歧視嗎?
為此曹陽還特別僱傭人去米國地區做了調查。
他發現歧視是一方面,但是還有幾個原因導致排片量少,電影票房拉胯:
1.沒有分級
2.沒有配音
3.沒有宣傳或者是宣傳的方式不對
這三個裏面,最要命的是前兩個。
米國的電影分級制度真的很深入人心,分級決定了相當一部分人的選擇。
以流浪地球來說,基本上可以確定,分級的話是pg-13。
相當一部分科幻災難片的分級就是如此,比如說《後天》、《迷霧》、《地球停轉之日》……
雖然是自願評級制度,但絕大部分片商會將影片送審至評級委員會。
《流浪地球》省去了送審這一步,看似縮短了流程,但也意味着,無法大規模上映。
可以說,「未分級」,幾乎是流浪地球無法在米國大規模上映,最大的表面因素。
其次,沒有配音,直接導致了觀影量很少。
米國人的觀影習慣里,並不包含看字幕,他們很難想像我們看着英文原聲+中文字幕,還能津津有味的場面。
這種近乎頑固的習慣,扼殺了絕大多數外語片在米國的市場。
流浪地球這樣一部信息量巨大的電影,對不習慣看字幕的米國人來說,觀影體驗只怕不是一般的糟糕。
第三,錯誤宣傳,《流浪地球》在米國地區的宣傳投入不夠,在片子當中沒有任何一家米國公司參與製作,只有漢斯季默的原聲大碟算得上是一個不錯的噱頭,可以引起一部分的米國人關注,可是在電影宣傳上面,《流浪地球》並沒有針對米國人的習慣做出對應的宣傳策略,這一點也導致了不知道《流浪地球》或者即使知道《流浪地球》卻對電影本身不感興趣的人很難走進電影院。
第四,就是歐米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導致觀影的期待感不高。
在《流浪地球》出現之前,米國人看中國的電影都是——
《臥虎藏龍》《英雄》《末代皇帝》……這樣子的電影。
這些電影,在西方觀眾那裏,把中國文化描繪成了一種古老、神秘、高深莫測的東西。
而說到流行、說到科技,則和中國一點關係也沒有。所以外國人通過這些作品了解我們,只會讓大家對中國越來越有距離感。
米國展現給世界看的,是美國大片、是lady gaga、是消費主義。
東島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他們主要輸出的,是動漫、遊戲、和宅。
所以很多歐米人的刻板印象當中,認為中國人拍不了科幻大片,或者是對中國人拍的科幻大片不感興趣,他們更喜歡看中國的功夫片,認為飛檐走壁,兩拳打到一個身高2米的壯漢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
綜上,總總原因導致了《流浪地球》在歐米的票房失利。
本來歐米應該是3d科幻大電影最大的票倉才對的,卻沒有想到最後變成了這樣一個結果。
看到專業的調查團隊發回來的報告時,曹陽自己也沉默了。
而曹陽自己認為的【文化差異】和【文化認同感】反而在米國人的觀影感受裏面並不是問題。
很多米國人,只要是看過流浪地球的,對於流浪地球的評價很高,他們也很認同裏面的家國情懷,也會為人們面對大災難時做出的犧牲而感動。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以為的失敗不是導致你失敗的原因。
前世的曹陽對於歐米市場的了解就比較少,這一次算是在重新學習,所以栽了個大跟頭也很正常。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2s 4.03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