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所以要準備好足夠的劈柴,然後熄火,再悶上幾十個小時,最後師傅開窯,瓦胚變成青黑色的瓦,就成了。
所以,那時建房子,原材料雖然用錢不多——主要也是因為沒錢!但準備時間都很長,他家的房子是他三年級的時候做的,估計在他上一年級的時候,就在準備。
馮一平帶着文華兄弟倆到家時,馮振昌和他的好夥計馮明志,陪着壪里的木匠馮春堂在堂屋裏閒話。
馮春堂跟他開玩笑,「一平,牛你放的好嗎?這個學校是沒教的吧!」
馮一平也笑着說,「反正它的肚子鼓鼓的,像懷了小牛一樣。」
大家都笑起來。
進了伙房,目前正在灶上忙着,馮一平自覺坐到灶後添柴。
「他們晚上喝酒,估計又要喝個半天,你先把這碗面吃了。」說着,梅秋萍把一碗冷麵倒進鍋里,熱了後分成三份,給他們三個,當然,馮一平的那碗最多。
家裏招待客人的時候,主婦和孩子一般是不上桌的,而且要等到他們酒喝完,才能吃飯。梅秋萍知道兒子正是能吃的時候,餓的快,等到晚上八、九點,那肚子早就呱呱叫了,所以下午下面就多下了一把。
面是自家牽的油麵,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裏介紹過這種面,這是下午做給木匠馮春堂剩下的。
在農村,匠人進門做事,比如木匠、漆匠,還有篾匠,要管中午和晚上兩餐飯,當然還有煙酒。
此外,在兩次正餐之前,上午和下午過半的時候,主人家總要準備吃的,一般都是面。和英國人的下午茶類似,不過這些匠人比英國紳士還享受,不但有下午茶,還有上午茶。
一碗麵,被馮一平稀里嘩啦的,幾分鐘就裝進了肚子裏,梅秋萍邊炒菜邊教訓他,「又沒人跟你搶,吃那麼快?」
文華兄弟倆捧着碗在旁邊笑。
油炸花生米、辣椒炒臘肉、煎豆腐、絲瓜炒蛋、臘肉煮黃瓜,還有一盤峨眉豆,六個菜,在農村來說,也算得上豐盛了。
他們喝酒都喝的慢,抿上一口酒,吃上幾口菜,然後聊上半天,一杯酒喝完,倒酒的時候,又你謙我讓的扯個半天。酒量也都是在有限,估計最多最多,頂天了,也就半斤八兩的水平。所以,馮一平一直覺得,他們不是在喝酒,只是以喝酒為由頭,吃吃菜,聊聊天。
到八點多,還沒喝完,梅秋萍盛了兩碗飯,夾上一些菜,先讓文華和文輝吃,吃完了找出電筒,讓馮一平送他倆回家。
銀河橫亘在天上,星光溫柔的散佈在村子上方,路旁人家的窗戶里,散出昏黃的燈光,整個村子很靜謐,草叢裏的蟲鳴很清晰,壪前打穀場那裏,隱約傳來說笑聲。
那裏是晚上集中乘涼的地方,這個時候,電視機遠沒在農家普及,電風扇也是奢侈品,這樣的熱天裏,太早上床也睡不着。所以吃完晚飯,沖了澡,打穀場邊上燒起驅蚊的蒿草,家家就把竹床搬到打穀場中,躺在上面,搖着大蒲扇,納涼閒聊。
馮一平以前最喜歡這個時候,總有老人講古,說起早年打土匪的事,又說些走夜路,碰到鬼怪蛇蟲的軼聞。在沒有廣播可以聽,沒有雜誌好翻,也沒有電視可看的年代,這就是難得的好消遣。哦,好像蒲松齡著《聊齋》,也是到處聽這些故事,搜集素材。
爺爺輩的說完,輪到中年,他們就說起小時候、三年自然災害的那一陣,餓肚子吃不飽的故事,說起特殊時期中不上學,批鬥遊行的事。還有哪家親戚是在縣裏,分了一套大房子,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置辦的一應俱全,還裝了電話,他兒子讀書太用功,小學就近視,配副眼鏡花了上百塊。又有哪個村子,有聰明的孩子考上了大學,父母在家做死做活不說,到處找人幫忙借錢,還說要讓那孩子將來讀博士呢……。
當然,到最後,會有一個主旨總結,主要是針對孩子們的,要珍惜,要勤勞,要努力,要節儉,要孝順……,具體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要聽父母的話,叫做什麼就做什麼,要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s 4.015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