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相睦也好,君臣反目也罷,只不過是朝堂上的爭鬥,不會涉及到普通百姓,縱使流血也有限。
大戰一起,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文先,你覺得……有可能嗎?」
楊彪捻着鬍鬚,沉吟着。「如果天子真有此意,我覺得……至少可以試試。」他抬起頭,看看黃琬,又看看趙岐。「趙公,你不妨上書天子,試探一下天子的心思。」
趙岐白眉掀動。「那吳侯這邊呢?」
「我去試試。」袁夫人說道:「吳侯雖然善戰,卻不是好戰之人。」她一邊說一邊對楊彪使了個眼色。楊彪心領神會,也附和了幾句。黃琬也沒有拒絕,雖說他對天子沒什麼留戀,卻也不反對嘗試一下。
幾個人商量了一番,趙岐隨即寫了一封奏疏,將他沿途見聞詳細的說了一遍,隱晦地建議天子封孫策為王,避免直接衝突,交由袁夫人帶着,送往秣陵。如果孫策同意,就由郵驛送往長安。孫策從幽州得到了馬匹,郵驛的速度有保證。如果不同意,那這封奏疏也就沒必要送了。
趙岐隨即問起了士孫瑞。士孫瑞被孫策軟禁在大雷山,倒也清閒,除了不能出營之外,並不排斥外人探望,楊彪、黃琬就經常和他見面。趙岐也去大營看他。得知天子西征大捷,又聽了趙岐等人的計劃,士孫瑞也覺得可行。只不過他沒有趙岐三人這麼樂觀,在他看來,天子同意禪讓的可能性非常小,他與孫策之間必然有一種你死我活的爭鬥,區別只是在朝堂上還是在戰場上。
士孫瑞經常與楊彪、黃琬見面,知道他們在整理官制,建議他們將整理好的文稿抄錄一份一起送往長安。如果天子能夠接受新政,將來與孫策相處也容易些,說不定真能君臣相得。
楊彪覺得有理,但官制史的文稿很多,來不及抄錄,他就親自執筆,寫了一封簡述,由袁夫人一起帶給孫策過目。最後送不送往長安,由孫策自己決定。
幾個老臣一拍即合,各司其職。王朗、袁耀等人也跟着幫忙。
兩天後,袁夫人就帶着厚厚的文稿起程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7s 3.979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