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是直來直去的恃強凌弱,也並非是那種簡單的妥協和讓步。更多的時候它是一種等價的交換,雙方拿出自認為相等的籌碼堆放在桌子上,然後如同商人一樣討價還價。
而現在,當德國還有美國,也因為歐洲其他國家的壓力,改變了自己曖昧的立場,拿出了一份勸說大明帝國接受各國提議,結束在遼東地區的戰爭的時候,孫方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是一個大明帝國的禮部尚書,即便再不情願妥協,也不得不認真考慮,萬一觸發第二次世界反明戰爭的可能性了。
「孫尚書……我不得不承認,貴國的軍事指揮官們在遼東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而大明帝國展現給全世界的強大軍事實力也讓人印象深刻……可是,這種過分的威懾已經讓所有國家心生警惕,這對大明帝國未來的對外關係,非常非常的不利。」德國大使漢納森很是鄭重的在和一些中國的禮部外交官們解釋這件事已經造成的後果。
他說的話代表了很多原先中立的國家的態度,而且因為之前的曖昧立場,他的話也確實讓大明帝國的外交官們非常重視:「漢納森大使先生,我們很理解各國對戰爭的抵制態度,遼東的戰事很快就會結束,大明帝國鎮壓叛軍的決心不會動搖……」
「各國都因為坦克這種新式武器的出現,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美國大使也在一旁對幾個大明帝國的軍方代表在磋商着很多問題的細節,他對大明帝國在遼東的勝利表現出了擔憂的神色,因為國力如今並不突出的美國,不得不陷入新一輪的軍事裝備競賽。
各國都不得不拿出寶貴的經費,投入到對坦克的研究和發展上,傳統的幾個工業強國對此已經頗感頭疼,那些個工業並不強大的國家,現在的窘境可想而知。英國準備部署2000輛以上的坦克,法國也同樣要部署2500輛,德國為了應付莫斯科公國還有法國的威脅,也不得不裝備2700輛坦克自保。
如此巨大的軍備競賽已經拉開序幕,各國國內的軍火商自然要向各自的軍方施加壓力,兜售自己生產出來的武器設備。而各國的軍方也同樣要壯大自己的實力,裝備更多先進的武器裝備——他們會變本加厲的向自己的政府突出敵國的威脅,尤其是大明帝國的威脅。
而各國政府也會在第一時間利用大明帝國的威脅論,轉嫁國內的各種矛盾。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打響對大明帝國的聲討之戰,以此來為攀高的軍費買單……當各國都為戰爭做好準備的時候,也許新一輪的世界大戰就會展開,而且很有可能是全世界對大明帝國的一場戰爭。
「也許,應該啟用應急方案了……我們參考了美國人遞交給我們的那個建議,如果將叛軍,和日本人區別對待,將這場戰爭的規模壓縮一下,是應該可以在國際上爭取到部分主動權的。」最近也加入到了遼東事件外交應對之內的禮部侍郎何禹希對身邊正在唉聲嘆氣的孫方建議了這麼一句。
這個退一步的建議是美國人想到的一個折中辦法,他們在各退一步這種折中方案上有着天生的思維優勢。不知道是因為這個國家的內在性格,還是因為其他什麼原因。
當然,這個方案,被大明帝國的高層所接受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這套方案的合理退讓性上: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單獨對日本議和,並且放棄追究日本發動戰爭的責任。這樣一來所謂的金國叛軍就被區別對待,而且被孤立起來——大明帝國雖然在對日方面有所損失,可是卻能成功將遼東事件變成一場內戰!
而一場內戰,打成什麼樣子,在法理上也是大明帝國自己的事情。雖然外國人也可以打着平息戰爭的幌子繼續干涉,可大明帝國那個時候已經用和日本求和的辦法拖延了時間,抓緊時間造成遼東戰爭勝利結束的既成事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孫方也是沒有其他的辦法了,能夠穩住幾個國家的特使,將遼東戰爭的和談事宜拖延到這個時候,他也已經盡了全力了。甚至連大明帝國的皇帝陛下,都為了拖延時間,稱病連續好幾天取消了朝會。而他們的拖延也確實見到了成效,遼東戰場上的勝利,現在看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4s 3.9892MB